也记得在伦敦闹市路口的正午,车虽多,但却是井然有序,
没有拥挤,没有喇叭,只是静静地等候着红绿灯,绿灯亮了静静地开走。
不知有多少人无视了路边竖立着的红圈里画有一个黑色喇叭的标志,
市区内是禁止鸣笛的啊。但是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依然肆无忌惮地
摁着附着在方向盘上那个小小装置,更有甚者,沾沾自喜地改装成了高音喇叭,
摁一下住在高楼上的人都能清晰可辨地听见那响声,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丛林法则横行,
谁声大谁有理的时代,硬是要决个谁是山里嗓门最高的“大王”。
马路上喧嚣的车声已经掩盖了城市里原有的鸟声,盖了个严严实实,
有些城市的鸟儿们被这些钢铁巨牛发出的声音吓跑了,此后再无清脆的啼啭声了。
不禁思考起了原因——为什么国外人就完全不需要这样一个东西来维护道路上的
交通秩序,而我们就要用这样一个粗鄙的小装置来维护路上脆弱的秩序呢?
是因为我们国人的素质就是比外国人差,就是有所谓的“劣根性”吗?
不,我认为这不是主要原因。
那么,到底为什么呢?
许是我们内心中原有的鸟啼被都市里的车声湮灭了,
消失不见了罢——都市的快节奏生活里,做什么事都感觉背后有一个
叫时间的黑浪追赶着,只能加快脚步,变得浮躁,才能保护自己不被落下,
被卷入时间的浪,最后坠入被抛弃的深海。
“哔哔哔哔——”,像是盈满了人们的内心,像是振聋发聩。
周围炎热的空气似乎粘稠了,似乎能看到刚才的喇叭声像涟漪一样向四周扩散,减弱。
多么希望能在汽车发出的像暴雨时涨水的池塘一样密集的涟漪中,
听出一丝春的鸟鸣,返璞归真。
图文:林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