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顿,濒英吉利海峡,是英国最著名的海滨度假区。早在一百多年前,清朝驻欧参赞黎庶昌就对此地的风光,作过清新的描绘。他写道:“卜来敦(布莱顿旧译名)者,英国之海滨,欧洲胜景也。距伦敦南160里,轮车可两点钟而至,为国人游息之所。后带冈岭,前则石岸崭然……余者浅草平沙,绿窗草屋,与水光掩映,迤逦一碧而已。人民十万,栉比而居。衢市纵横,日辟益广。其地因无波涛汹涌之观,估客帆樯之集,无机匠厂师之兴作杂然而尘鄙也;盖独认诘静胜”。
直到18世纪初,布莱顿还只是个普通的渔村。后来一位名叫拉塞尔的医生著书赞美在这里海浴和呼吸海洋空气的好处,昔日渔村开始扬名英伦,引人注目。1783年,威尔士亲王(后来的摄政王和乔治四世)慕名而来,度假休养,接着还建起行宫。从此,这里渐渐成为闻名于世的海滨疗养地,有“布莱顿医生”的美称。
布莱顿距伦敦不远,深受伦敦人的喜爱。1841年通火车后,英国首都的贵族和富裕人家每逢假期几乎都举家皆来,使布莱顿又获得“海滨伦敦”的称誉。对此盛况,黎庶昌也有一段精彩描写:“每岁会堂散后(学堂放假),游人率休息于此。方其风日晴和,天水相际,邦人士女,联袂嬉游,衣裙杂袭,都丽如云。时或一二小艇棹漾于空碧之中;而豪华巨家则又鲜车怒马,并辔争驰,以相遨放。迨夫暮色苍然,灯火灿列,音乐作于水上,与风潮相吞吐,夷犹要眇(舒缓美好),飘飘乎有遗世之意矣”。这段妙笔生花的叙述话在今天也大致不差,只是鲜车怒马早已换成豪华的小汽车,小艇也不止一二只了,看看新建的欧洲最大的游艇码头吧!那里可停泊两千多只游艇,与百年前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市内街道多为南北平行走向,依坡势而建,北高南低,直到宽阔的滨海之道,从那里沿阶梯或斜坡而下,就是游人如云的沙滩和碧海了。旧城区在西街、北街和旧时渔民晒网的街心绿地之间,叫中巷间(The lanes),街道狭窗,弯曲、两侧原是旧日的渔人小舍,如今都改成古董店铺、时装店和咖啡馆了。新辟的市区则以乔治和维多利亚时代的典雅建筑为主,大都是带铁花结阳台,三四层的乳白色旅馆楼房,接待度假的宾客。
布莱顿的名胜有栈桥水族馆、和皇家穹形宫等。布莱顿海滨有两条栈桥伸入近海,犹如二龙戏水。一条是330米长的西栈桥,(West Pier),另一条是510米长的宫栈桥(Palace Pier),以桥尽头的娱宫得名。黎庶昌曾写道:“又架木为长桥,斗入海中数百丈,使游者得以攀援凭眺。桥尽处有作乐亭。”指的就是这样的栈桥,不过现在用的都是钢铁支架了。
皇家穹形宫(Royal Pavilion)就是该市的标志,1787年为威尔士亲王所建。1815年又由名建筑师纳什将其重建为一座印度莫卧尔式宫殿。它看起来像《天方夜谭》里的仙宫,有洋葱形的圆顶,东方帷幕式天蓬,小尖塔和类似清真寺宣礼塔的细长柱塔,造型独特,铺张华丽,散发着浓烈的印度风情。进门之后,却又幻化为细致的仿中国式格调,处处是中国图案的壁纸,龙形雕刻,竹木家具和陶瓷器皿等东方情调的装饰,高贵典雅,为宫殿大大增色。设计师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工匠们的精湛技艺,曾使乔治四世热泪盈眶。
今天的布莱顿比百年前有了更大的发展,已与其西的霍夫市连成一片,形成一个25万人口的都市区。60年代初市东北郊还创办了一所大学。旅游业更是蒸蒸日上,已开辟的海滨区和砂砾海滩长达10公里,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四五百万游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