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熊珏桤 深圳大学实习生 周璐
从一名乒乓球特长生,到名校的中游学生,到外国高中的后进生,再到国际顶尖名校的新生——短短数年,一位名叫晓君的深圳女孩经历了一次蜕变。在通往顶级名校的留学路上,她究竟有着哪些心路历程?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一路走来?
A
意外出国
初中阶段的晓君是一名乒乓球特长生,通过努力,她于2009年考进了深圳某名校高中部。“初到高中受到的打击还是比较大的。” 晓君介绍道,因为该校是各初中尖子的聚集地,因此成绩平平的她感受到了明显的心理落差。据她回忆,刚入学的英语摸底考试,自己才考了40分。“尽管平均分是30多,但是自信心还是很受打击,之后一年都提不起精神来上英语课。”
一个偶然的机会,晓君的父母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英国高校招生会的信息,想让孩子去试一试。在面试过程中,晓君发现跟外国老师聊天很有意思,自己也能和他们顺利地交流。英国一所知名学校King’s Wood的面试官不但有意招她为学生,更一直夸她英语口语好。当看到她打乒乓球的照片时,更是感叹道:“You are fabulous!(你真棒)”。
高中阶段选择出国,需要承受来自学业和申请多方面的压力。在接下来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里,晓君天天泡图书馆,抱着韦氏词典熬夜看书。在准备语言考试的过程中,她仍坚持在学校上课,直到出国前三天才退学。
那段时间,她还面临着选择国家与学校的问题。经过反复考量,晓君爸爸认为,英国有三个特质是自己最为认同的:首先是相对安全,较少枪击隐患;其次,英国大学的学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利于孩子发展;最后,考虑到孩子打乒乓球多年,性子比较“野”,想让她到传统的英式女子学校,培养一下举止和气质。一家人最终达成共识,前往英国留学。
B
英国教育竞争 没有那么残酷
“英国人非常体谅国际学生,会尽量用简单的句型和词汇和我交谈,因此只要大胆说即可。” 晓君说,由于自己性格比较开朗大方,因此在交流上并没有太大问题。虽然存在文化差异,但很多优秀的英国同学会主动与她聊天,帮助她适应环境。当时,她和同寝室的一位英国女孩关系非常要好,舍友经常主动跟她聊天,帮助她练口语,还会问许多关于中国的事情,这让她非常感动,原来怎么考都不如意的雅思口语,后来也上了七分。
谈到对英国教育的看法,晓君最深的印象是,英国的教育竞争没有国内那么残酷:在英国,学校不会给学生排名次,而且老师发卷子的时候都遮着分数发,只是在每个学期末给学生一份反馈报告。报告一般有两栏,一边是学生的成绩,另一边则是他的努力值。如果一个学生的成绩不理想,但是付出了最大的努力,老师会看得到。这让晓君感觉到,虽然我现在还不够好,但是经过努力,一定能够有所提高。这时候就算没考好,在心里面也不会产生过多的负面情绪。
回忆起在国内读高中时,宿舍里的舍友会互相比成绩。有一回,晓君去了老师办公室,看到桌子上有一张单子,上面写满了学生的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有星号标记。三颗星代表的是“能考进重点大学”、两颗星代表“非重本”,而“专科”则是一颗星。她清楚地记得自己的名字后面是两颗星——“原来我是要被放弃的人啊。”
课余时间,晓君经常参加舞蹈大会,和朋友们相约去游泳和打球,聚在一起研究厨艺。为了尽快融入环境,她还参加了英国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团体赛,到英国各地比赛。“由于必须跟队友商量战术,就得逼着自己更好地表达,这对英语提高很有帮助。”晓君说。
C
越是被低估,越要努力学
由于父亲是理科老师,晓君从小便深受理科思维的熏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发现自己对生物和化学比较感兴趣,而英国在这方面走在世界前沿,便想在制药方面深入学习,并开始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晓君介绍说,在课程设置上,英国的选课相对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征来选择。英国高中没有要求文理科一定要分开,一些学生学着数学和物理,可能还会选择一门艺术或者历史。“这里的教育比较适合希望全面发展的、不偏科的孩子。”
在就读A-level阶段(A-level相当于英国高考,该阶段一般为两年)时,多数学生会选择4门最擅长的学科,但也有不少学生会因为科目较难,放弃其中的一门。与英国学生保守的学习态度不同,中国留学生一般都会选5门课程。起初,晓君的老师不赞成选修生物学课程,因为陌生的专业词汇过多,但晓君仍选择了包括生物学在内的5门课。
第一年的生物专业学习是最艰难的时候:生物课近乎听天书,只能靠自己回去啃书,过了差不多一个月才渐渐能听懂。学期刚开始时,老师给她预测的生物单科分数是D,化学是C,物理是B,数学是A。晓君看了之后有些沮丧,但是同时也更坚定——“越是被低估,越要努力证明给老师看。”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她所有学科都拿到了A,生物几乎满分。
D
惊心动魄的剑桥面试
临近毕业,晓君仍没有明确的升学目标。这时她的高中老师为她推荐并申请了伦敦大学学院(UCL)。经过一周的思考,晓君向老师提出了冲刺更高排名院校的想法。投递材料后两周,她首先拿到了巴斯大学的offer,随后收到了帝国理工的预录取通知,后来剑桥也通知她去面试。
晓君在剑桥参加了两场专业面试。第一场面试时,考官要她画出血红细胞和二氧化碳结合图,当时晓君有一个细节画错了。面试官很风趣地说:“我给你看一眼正确的,就给你看一眼哦,你想想自己为什么错了。”然后拿出答案板,在她面前很快地闪了一下。晓君起初有点慌,但马上告诉自己要冷静,并几乎没有停顿地向老师解释了两三分钟,指出自己到底哪里错了。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一道大题,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小白鼠能不能区别红色和绿色。当时没有准备时间,晓君试探性地问能否把食物涂成红色和绿色。老师说你的思路是对的,但比较麻烦,能否再想想?晓君想了想,说,可以用红色和绿色的板做成小门,如果小白鼠走进了红色的门我就给它食物作为奖励,如果它走进了绿色的门,则施以轻电击。看看几轮实验后,小白鼠是否会只进入红色的门。
接下来,晓君又一连答对了三个问题,却被最后一道压轴题难住了。老师问,如果我用另一种绿色和另一种红色的门,但小白鼠仍走错了门,这是为什么呢?晓君虽然没有什么头绪,但心想不能冷场,便问道,是不是形状有问题、板子有味道?老师摇了摇头,说你的考虑很周全,但是抱歉,形状和味道都没有问题。晓君紧接着提到了自己之前看到过的一篇文章,说蝴蝶和人眼中的颜色都是不一样的,会不会对于小白鼠也是这样?老师肯定了她的想法,同时提醒她:人类的视觉是哺乳动物里面最发达的哦,你照着这个思路再想想。最后,她终于想出了答案——老鼠对亮度的感知与人不同。老师非常开心,晓君顿时如释重负。
“其实面试官并不是想看你能不能答出一道题或是你的知识面有多广,他们想知道的是:一个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学习的能力。”晓君说道,“学生在迷惑的时候脑子是一片空白,这时候要主动跟老师交流、去思考,这点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
E
感谢父母给予我自由和快乐
“感谢我有这样的爸爸妈妈,我真的很幸福。”回顾自己的出国历程,晓君这么说道。
晓君的父母对她向来有信心。当年晓君还在准备中考的时候,对自己的成绩心灰意冷,但爸爸却坚定地鼓励道:“你一定可以考进名校!”结果她以高出录取分数线8分的成绩,被目标学校录取。
此外,家人对于晓君的选择一直都很尊重,不会强迫她做一些决定,只会尽可能提供建议和帮助。高中时,晓君和几个朋友一时兴起,做起了一个小测试:打电话回家跟家里说自己想去做动漫,看看家长会有什么反应。出乎她意料的是,电话里的爸爸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说:“好啊,爸爸支持你。”说完之后停顿了片刻,问道:“但是你怎么突然有这种想法了呢?在这方面有准备吗?”
“父母在各方面都把我往正路上引导,但从来不会专横决断。”晓君分享了一个故事:她有一位高中同学很有艺术天赋,高中时的画就以两百英镑卖给学校的校长,还有人提出要用500英镑来向她买画。尽管她已经被英国最有名的艺术学校圣马丁录取了,但是父母却不让她学艺术,后来转而去学了心理学,直到现在,始终对自己的专业提不起兴趣。“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有一些家长替孩子设计好了职业规划乃至整个人生,但是却忽略了他们内心的想法,剥夺了他们的梦想,这其实也是很残忍的。”晓君感叹道。
“从小爸爸就跟我说,要活得快乐。”谈起4年来支持自己一路走来的力量,晓君说道,虽然她也承受了一定的压力,但是最终都能调节好自己的心态,过得开心。无论多忙碌,晓君几乎都坚持每天11点前准时睡觉,并且保证每天一个小时以上的运动时间。
如今的晓君收到了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即将要进入世界最顶尖的学府攻读生物化学。与此同时,她还将利用放假的时间练练乒乓球,去实验室做做实验,为自己将来的学习做准备。“这只是个开始,我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