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
珠海
上海
石家庄
中文
English
国际教育展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700-1988
 
首页>国际教育展>留学专家讲座     «返回
中广微信讲堂第5期:从女儿参加美国交换生看美国的家庭教育

 

中广微信讲堂第5期:从女儿参加美国交换生美国的家庭教育

 

 

 

 

中广国际的老师们,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个平台和大家交流。我叫李奕桦,从事多年的教育培训工作,也曾和中广有过合作,因而对中广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并不是做广告,只是想说一句:留学找中广没错!今天受眭总的邀请来和大家交流。题目选了许久,最终选定这个我比较熟悉对大家也有参考意义的主题。如果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指正。
 
我们曾和中广合作2012的夏令营,效果非常好。我女儿参加的是2014年的中美交换生,不过当时参加的不是中广的项目是海南教育厅的项目,曾经也考虑过直接留学,但考虑再三还是选择了交流生项目。我们最终选择交流生项目的原因有以下几个:1.在高中分科时被迫选择了理科,孩子找不到学习上的自信和学科优势。2.美国教育资源的丰富优于其他国家,世界前200的大学美国占了一半,美国人的父母观念。3.文化的包容性,多元的社会背景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利。4.费用上的亲民性,性价比很高。
 
最重要的就是第一点,我女儿的成绩在学校是名列前茅的,文科成绩比较突出,理科稍弱一些,但是学校的文科班质量较差,所以最终选了理科班。但是理科班基本都是学习奥数的孩子,她明显感觉到不是很有自信了,动力也削弱了,这个时候我有个朋友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工作过,她了解我女儿的情况后就说不要再犹豫了,尽快把孩子送出去较好。美国交换生是有政府背景,有立法的,从二战后一直在运作。孩子还比较小又是女孩子,不得不担心安全问题,所以选择了交换生项目。美国普通的私立高中学费和住宿也在25万-30万之间,更好一些的学校在5万美金到7万美金之间,而交流生10个月下来15万人民币都不到,性价比非常高。
 
交换生之后的收获:充分感受美国的多元文化,快速地融入美国本土环境,为适应未来的留学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触来自世界各地的交换生,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风土人情,拥有纵览全球的国际视野;
培养自己对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尊重,包容,理解的态度,提升与人沟通的能力;
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提升了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加深了对父母的感情和理解度,增进了亲子关系。
 
刚刚主持人在群中也发了我女儿的日记,这是她真实的感受写照。大家有兴趣也可以加我微信,我们可以更多的交流。
 
交换生项目特点是孩子基本不会分去大都市,都是在二三线小城市,有色人种相对较少,都是很本土的美国家庭,她可以很快融入当地文化。我女儿是第一个被分去那个城市的中国学生,她经常走在街上的时候会被人拦下,有次有一个老太太拦下她说,你来自哪个国家啊,我能不能留下一个你的Email我们来交个笔友。这些会让她觉得自己是一个代表中国的文化使者,会有一种自豪感,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中几乎没有什么机会说中文,她的英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快速的提升,十个月后我再见她给人的感觉就是母语的表达。交换生项目会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年龄相似的孩子,虽然住到不同家庭但一起学习交流活动,可以交往不同国家的朋友直到现在他们之间还有联系。因为接触的是不同国家的人,是一个了解不同文化的机会,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我这么多年的教育经历,美国人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这是美国在长久的全球竞争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的重要两点。关于第四点我举个例子,在一次课上,她和一个香港的同学一起讨论中环战争的问题,最后做了一个演讲,这非常让我佩服。在出国之前,我们各种谈爱国都是书本知识,但是出国之后,自然而然地爱国之情会油然而生。我女儿是比较有性格和小脾气的孩子,在走之前是有些小公主病,但十个月后她有了很大的改变,虽然寄宿家庭对她很好,但是终究比不上亲生父母,在那样的环境中她对父母的感情和家庭对自己的支持认识会更深刻。
 
美国家庭教育特点:
1.独立个性2.民主开放3.经济意识
有一次女儿和我说,寄宿家庭的妈妈从来没有大声呵斥过孩子。虽然我有点不服气,但还是很吃惊。去年八月份,我们专程去拜访了女儿的寄宿家庭。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友善,很懂教育的母亲。这也引起了我对美国的家庭教育的兴趣,我也做了一些功课,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美国的家庭教育是要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和竞争能力,使其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在美国家庭中,父母非常注意发展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家庭鼓励孩子进取向上而反对压抑他们的个性,注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对自己负责的精神。
 
美国的家庭教育崇尚民主,父母和孩子共同制定能维护各方面权益的规范。孩子在制定家规时与父母具有均等的权利。父母们常能宽容孩子们的顽皮、淘气,不太注意小节,他们的教育方式是开放的。美国的家庭教育的民主气氛造就了一代一代独立性极强的美国青年。
 
美国的父母从小注意帮助孩子树产明确的经济观念和经济独立的意识,父母们教导孩子怎样有计划地消费有限的零用钱,如何想办法去赚钱。美国青年的经济独立意识较早,正是基于这种早期的经济观念的教育。在美国,父母们常用经济手段来促使孩子学习进步及刺激子女间的学习竞争。我在拜访寄宿家庭的时候,我邀请他们来中国,但是他们不是很积极。我女儿后来和我说,其实这个家庭是个中产偏下的家庭,父亲是工程师,妈妈是医院的财务人员,抚养三个孩子,参与交换生项目的家庭首先是愿意付出的,他们对于交换生是无偿提供食宿,政府为了鼓励这种行为会减免个人所得税。他们每一次出行社交娱乐都是有计划的,大女儿要毕业了,想要送给女儿一个礼物是欧洲之行,所以没有额外的经费去中国旅行。我去年在美国的时候也看到在公路两边会有一些孩子给来往的汽车洗车挣取自己的零花钱。在家庭中家务活也会分配给孩子,一些还会给报酬,比如洗车、除草。所以孩子们会很积极参与这些活动。
 
美国人的父母观
 
 
作为父母对孩子会有与生俱来的爱,不同在于表达方式,中国父母表达更为含蓄内敛,有的时候这种爱显得有些沉重,美国人是直接外在甚至有些热烈。在中国我们常能听到,你是我的我是你老子这些话。孩子就像家中的一个财产一样,所属权是父母。而在美国,孩子是属于自己的。在成年前其实是拥有一个陪伴权,某种程度上是只有建议权没有直接干预的权力。这时候很多中国家长会有疑问,孩子那么小能分清楚好坏吗。家长爱的太沉重了,不相信孩子有判断力,不相信能承担那么多。2012年我带着8-12岁的孩子到英国参加夏令营,我的感触非常大。当时有的家长就会担心甚至给我下了通牒,李老师你要不领队我们就不去。但是在夏令营期间,这些孩子表现非常棒!就像我的女儿在交换生之后改变非常大。在出国之前有什么问题她会说,妈你去吧。但是到美国之后,找房子买家具考驾照选课都是她自己处理。我们要把成长的权力还给孩子。
 
关于第二个方面。中国父母一辈子的希望就是孩子能有个好前途而父母个人的追求却被大大忽略。等到这些完成之后父母也老去了,父母自然就会产生一种想法,希望子女能够孝顺自己。当然,孝顺是应当的。我们在这里说的是一种观念。我在和美国的父母说这个事情的时候他们是很不理解的。在日本,我乘坐地铁的时候发现一些老人上来后是没有人让座的。后来我询问了当地人才知道,在日本文化中如果你给老人让座,他们会很不高兴的。他们会觉得自己被认为是年老的不中用的需要被照顾的。在西方文明中,这种情况也是很多的。当个体需要帮助的时候,会主动提出。当没有提出的时候说明自己是可以面对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去帮助他会让他觉得不舒服。在美国,孩子上大学的时候,有的家长会出学费有的不会。所以很多孩子大学假期的时候会打工有的甚至打两份工。所以我建议家长应当对孩子承担有限责任,孩子做自己应该做的,我们做我们应该做的。江苏常州有进行过一个700户的调查,最不喜欢的人中选择父母的占了54.4%,湖南广播电台500份调查中对父母不满的占了百分之九十。在上海的一个调查中,百分之九十的青少年对父母是不满的,百分之七十的学生认为家长不了解自己,百分之三十四的孩子不喜欢自己的家。86.4%对家庭教育非常困惑,15%感到苦恼。北京市教科所做过一个1242户的研究,70%的孩子在家庭没有得到较好的教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我觉得关键在于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你想成为一个好的父母首先喂饱自己。”做一个好的父母是一门学问。想要教出一个好孩子首先自己要成为好父母。通过对美国家庭的了解,我们首先不要把所有精力时间放到孩子身上,还是要照顾自己,拥有自己的生活,独享的时间,益友、伴侣,让自己的生活更愉悦,也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我曾经听到一个孩子说过,我不想成为我妈妈那样的人,把所有的精力放到我和爸爸身上,我不想成为这样的妈妈和妻子。
 
 
美国孩子一般会遇事乐观,好奇心很强。用于尝试肯动脑子。
 
我们的孩子普遍是缺乏兴趣不敢尝试不愿意动脑子遇事观望。不知道大家对此认不认同,因为我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和孩子打交道比较多,感觉到孩子们的精神头不是很好,从面目表情上能够看出来缺少积极乐观。
 
那我们来找找原因。我曾经看过一个国外的教学短片,在教一个减法运算,他没有写出公式,当时是分了三个组,自己去思考如何能得到答案。有个孩子拿了10个小棒棒再拿出俩得出结果。有的孩子在纸上画小点点。最后每一个孩子都得到老师的奖励。我再举一个我孩子的例子,高中的时候她在数学上是有些不自信的。到了美国她告诉我现在自己很喜欢数学。有一次考试她发现自己有一道题判错了,她就和住家妈妈讨论,妈妈就鼓励她去和老师说。出乎意料的是老师说我很欣赏你的解题思路也给了我启示,我同意给你改分。这种公平的探讨对学生的尊重想让孩子不爱上学习都难。不同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从表格中的对比我们可以得知,尊重和理解是培养自信心的土壤。鼓励和引导是培养自信心的最佳养料。
 
美国家庭从小就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参加社区或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而且家长是孩子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服务者。我们一直在谈陪伴教育,什么样的陪伴是高质量的培训是值得推敲的。那我们来看看美国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我女儿住宿家庭的二女儿兴趣是体操,当我见到她的时候她非常骄傲拿出了参加比赛的照片。当时我觉得一个两千人的小镇怎么会有这么好的资源,在中国都是通过选拔到市队省队。住家妈妈说首先体育老师发现孩子有这方面的特长然后会告诉家长,给予一些建议。这个小镇并没有专业的培训机构,家长就自发组织寻找相对近的城市有没有教练资源,家长共同出钱请老师利用学校的场馆在周末给孩子开设这样的一个课程。家长在这个活动中是一个服务者参与者的姿态。给孩子提供方便,陪孩子参加各级比赛。曾经去参加一个加州的学校,暑期恰好有一个足球训练营,也是以这样的方式组织的。美国还有一个特色是家长委员会,它在家校的联系中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和中国的家长会还是很不一样的。家长委员会都是自发组织成立的,在一个学校可能有很多个。中国的社团是学校发起,邀请家长参与配合学校工作。美国的家长委员会可以提建议甚至制约学校。组织安排社团演出比赛训练外出活动,通过组织互动学会尊重募集资金,学生社团的资金主要通过义卖筹集等解决。这些都是家长或者在家长指导下由学生完成。虽然家长的工作都很忙,但是以参加社团活动为荣。参观学校的时候正好看到一个国际艺术节的活动。首先是有学生作品展出。第二个是有学生舞蹈队和管弦乐队在操场演出。第三个就是家长环绕操场设置了很多个饮食摊位。这个互动的组织者都是艺术社团的学生和家长。只有一个老师做协调工作。这个活动是要购买门票的,门票的收入就成为了社团活动经费,最后门票收入有2000美金。这些经费是由家长委员会的专人负责为日后的社团活动提供支持。美国的家庭教育起到很大的作用,家庭的支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重要。我们要通过多渠道了解孩子,学校家庭社会一起协同合作,对孩子的教育才能起到完美的助推。
 
美国大片中宣扬的个人主义和邪不压正,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其实也是个责任教育。女儿高中毕业的时候举行了一个隆重的party。男孩子西装革履,女孩子都是盛装出席。男女生一起邀约参加舞会。西方人是很重视仪式的,毕业典礼成人礼等等。意义有什么呢?就是让孩子明白和记住:长大的意义就是,要对自己完全负责。在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后,同时也要承担起对家庭、社会、国家负责。前一段时间给儿子开家长会,我代表家长做了一个分享,这个年龄的孩子听不进去家长的道理也但是觉得自己懂得一点不比家长少。那我就讲了一个故事,我说其实我们是有一个家长群,在开会之前我们议论很激烈的一个事情是住校期间你们中午不好好休息学校考虑要不要给某些同学停宿。好好休息下午能有饱满的精神学习这完全是自己能够决定的。这本身是你们应当自己负责的现在却由我们来讨论如何解决。有一个荷兰的男孩喜欢潜水,他去了世界各地潜水,后来发现由于水域污染很多海域没办法潜水。突然萌发了一个想法他要做拯救海洋的事情,他做了一系列的事情。学习向专家请教,聘用专业人士,申请贷款成立自己的集团。在十八岁的时候拥有了一个上千万美金的集团。同样是16岁,我们在讨论的却是午睡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要思考一下。责任教育应该贯穿在教育体系中,目的是让孩子承担起照顾自己的责任,而不是被动去做我们愿意他们去做的事情。
 
最后再说一点我的感想。今天我所讲的仅仅是我个人的思考,仅供参考。并不是美国的教育就是最好的,其实我们国家的教育有很多精华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应该向美国学习的是把孩子的成长权力交给孩子自己。让孩子成长为一个能够创造幸福的人,一个坚持梦想永不放弃的人,一个正直善良真诚的人,一个有选择能力判断能力的人。成为能够适应环境又有创造能力的人。
 
最后祝愿大家能够健康成长。谢谢。

 

 

 

 

相关文章:
中广微信讲堂第4期:从美国交流生到硅谷精英——留美学生亲述STEM(理工)专业升学准备与就业前景中广微信讲堂第3期:英国教育体制与英国留学的最佳阶段
中广微信讲堂第2期:游学,迈出国门,在异国他乡体验、学习、成长!
 
分享到: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收藏本网站    关注中广国际微信    关注中广国际微博